图①:王爱国在田间察看地瓜长势。
图②:王爱国在九所村“长者食堂”开业仪式上致辞。
图③:当地出版社出版的王爱国撰写的驻村手记。受访者供图
半年前从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机关工会主席的岗位上退休,王爱国依旧保持着写手记的习惯。
王爱国写手记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时是在本子上写,有时是将所思所想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美篇”,有时是随手发一条微信朋友圈。
翻看王爱国最近几个月的手记,南埠村和九所村的“出镜率”依然很高。退休前的4年时间里,王爱国先后兼任定安县富文镇南埠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和九所村驻村第一书记。从驻村第一天起,王爱国坚持记录工作见闻和感悟,陆续写下300多万字的驻村手记。
退休后,王爱国仍然牵挂着两个村子的发展。得知村里有什么新动态,他总是情不自禁写上几句抒怀。正如离任那天,他对前来送行的村民说的那样:“我永远是南埠村和九所村的一分子,会常‘回家’看看。”
“虽然我出生在农村,但出了校门就走进军营,从来没干过农活。现在组织安排我到农村去工作,心里一点底也没有。但冲锋号已经吹响,应该勇敢出征。”
——摘自王爱国驻村手记
王爱国不是海南人,但与笔者交谈时,他嘴里不时会蹦出几句地道的海南方言。
“海南当地的方言不好学。我18岁从老家湖北黄梅来到海南当兵,2005年转业安置在海南,在海南待了几十年,没学会几句本地方言。”王爱国说,他是在南埠村驻村时,“逼着”自己学会了方言。
2019年春节前夕,得知自己被选派参加海南省首批乡村振兴工作队,王爱国“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因为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那几年选派的驻村干部大多比较年轻,王爱国当时已经56岁,而且“没有一点农村工作经验”。
尽管心中没底,军人出身的王爱国还是积极“应战”。抱着“不辜负组织信任”的想法,春节假期一结束,这位海南省首批乡村振兴工作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就收拾好行李,随队前往南埠村报到。
王爱国在驻村手记中,记录下初到南埠村的情景——
“晚饭后,我们到乡间散步。沿着村委会往西穿过橡胶园,是几十亩长满杂草的空地。我不了解这么多田地为什么没人种庄稼。村民符学富说,上半年缺水,种庄稼成本太高;下半年雨水足,但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没有劳动力也种不成。”
王爱国组织村干部座谈,希望听听大家对推进乡村振兴有什么好想法。没想到,大家用方言讨论了半天,他几乎一句也没听懂。
“入乡随俗,是夺取胜利的第一步。”在一篇手记中,王爱国写下当时的感受,“上级在乡村振兴干部动员大会上要求我们‘俯下身子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什么叫‘俯下身子’?我的理解是,把自己当作是南埠村的一员,和乡亲们吃穿一样,谈到一块,想到一起。开展工作要从学方言开始,每天学一句方言,走到天涯都不怕。”
这手记写于2019年2月28日——那是王爱国到南埠村驻村的第8天。
“‘战斗’作风要硬。到农村是去做事的,不是去做客的,要利用各种资源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摘自王爱国驻村手记
提到南埠村的“积富鸡”,富文镇群众有口皆碑。“积富积富,越积越富。”王爱国说,“积富鸡”因南埠村村民朱积富而得名。
2019年3月的一次入户走访中,王爱国了解到朱积富依托政府扶贫贷款,饲养了400多只小脚土鸡。刚刚过去的那年春节,朱积富通过亲友零卖了部分土鸡,还有300多只正愁销路。
因为妻子和大儿子都有残疾,自己又因病长期服药,朱积富家的日子一直过得比较艰难。王爱国到朱积富养鸡的林地里一瞧,见那些小脚土鸡冠红毛亮,当即决定帮忙销售。
在题为《乡村振兴工作队,向你推荐“积富鸡”》的手记中,王爱国写下他的帮扶举措:“我们代表驻南埠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通过朋友圈推荐原生态农家土鸡,并承诺为客户做好各项服务、送货上门。大家还商量帮朱积富扩大养殖规模,打造南埠村的土鸡品牌,通过预售、承诺不高于市场价的方式打开销路。”
驻村还不到1个月,为啥王爱国就为南埠村出了一个致富“金点子”?翻看他的驻村手记,笔者发现王爱国一直在思考南埠村产业致富的可行性。“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支撑。把产业发展起来,乡亲们的日子富了,其他的也就跟上去了。”到访朱积富家前两天,王爱国在手记中写道。
为了帮南埠村找到更多更好的产业发展项目,王爱国到村里挨家挨户走访。那天,在一户村民家中看到刚刚出锅的猪肉粽,王爱国萌生一个想法:定安县一直有吃粽子的传统,当地出产的黑猪肉粽远近闻名。如果把南埠村的闲置劳动力组织起来,开办一家粽子加工厂,应该会有不错的收益。
王爱国和村干部、村民代表一商量,大家纷纷赞同。2020年6月,在定安县有关部门支持下,南埠村首个集体经济项目——粽子加工厂投产,帮助80余名村民就业。
“刚到富文镇时,镇领导曾介绍当地支柱产业是橡胶和槟榔‘两棵树’。几年来,种植百香果、花生、地瓜、五指毛桃等特色农产品,兴建粽子厂,养殖小脚土鸡、黑猪、小龙虾……我们和乡亲们一起努力,不但实现‘多条腿走路’,还吸引不少年轻人创业,村里越来越热闹。”说起南埠村的变化,王爱国脸上洋溢着笑容。
“当年,我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部队。如今参加乡村振兴工作队,我同样怀着满腔热情。如果遇到难题躲着走,抱着把任期混过去的思想,就是忘记了初心。”
——摘自王爱国驻村手记
2021年6月,海南省首批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任期结束。当时,南埠村村民的腰包已经开始鼓起来,58岁的王爱国应该可以“功成身退”了。然而,他却主动选择留在工作队,到九所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王爱国的理由是:“驻村两年,我对当地情况已经很熟悉,算是队里的‘老兵’。我知道村里需要什么,乡亲们需要什么,就这样离开太可惜。”
尽管王爱国经验比较丰富,可每个村的情况毕竟不同。九所村留守、孤寡老人吃饭难的问题,就曾让他伤脑筋。
起初,王爱国筹措了几万元资金,把九所村几间闲置房屋翻新改造成“长者食堂”,计划为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可时间一长,又遇到运营经费不足的问题。
怎么破解?王爱国翻出手机相册,向笔者展示他的“妙招”——打造“开心农场”。
“符永留家的小果园”“符永春家的小菜园”……照片中,除了一畦畦绿油油的蔬菜,还能看到一块块彩色小牌子。“我们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认领小菜园、小果园,自己种植蔬果,为‘长者食堂’提供部分食材。这样不仅能让老人活动筋骨,也为村里减轻了负担。”王爱国说。
人居环境整治问题,也曾让王爱国发愁。“农村环境整治不要一味套用城市模式,更不要片面追求‘高大上’。那种花钱多、造价贵、维护费用高的方式,对不是很富裕的村庄来说,并不适用……”2021年11月的一篇驻村手记中,王爱国写下他的所想所思。
王爱国与村干部共同研究,明确了产业、生态“两手抓”的工作思路。结合打造“开心农场”的经验,他们统一购买菜苗果苗,发动党员和退役军人带头,干部和村民齐动手,将村里的闲置荒地改造成一个个小菜园、小果园。
“村里对这些果园、菜园采取认领机制,村民负责种植和日常维护,合作社负责回收销售,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巩固人居环境治理成效。”九所村民兵营长、退役军人莫世凯说。
2023年8月,王爱国的第二个驻村任期将满,年届花甲的他不得不和乡亲们说再见。在8月31日的一条微信朋友圈中,王爱国饱含深情写道:“4年驻村情,一生定安人。不论何时何地,我会一如既往关注定安的乡村振兴之路。”
版权所有©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办公室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98-65237257;0898-68660501(信访);0898-65250265(光荣牌悬挂服务监督电话)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49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67 琼ICP备2021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