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生涯,他穿梭火海无所畏惧,在一次救险中与“毒烟大火”生死鏖战6小时后排除了险情,诠释了作为一名消防员的职业使命;离开消防岗位后,他扎根基层农村,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继续展示军人风采。他,就是在琼一等功臣、原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广州支队特勤大队二中队战士符增信。
“灭火抢险是我的职责,只要是有任务就会顶上去!”“我在基层工作,要竭尽所能多为乡亲们做事情!”近日,海南日报记者来到儋州市木棠镇春坡村,采访正在这里担任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的符增信。他朴实的话语让人鼓舞、让人动容。
严苛训练成优秀战士
1988年,符增信出生于儋州市西培农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他如愿穿上了渴望已久的橄榄绿,前往广州成为一名光荣的消防战士。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消防战士,就必须下苦功练就本领。”踏入警营,符增信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清晨沿街长跑,身着30公斤重的作战服演练、执勤,一天24小时连洗澡时都处于待命状态。
“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任何失误都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符增信说。严苛的训练、极限的挑战,磨砺的不仅仅是身体,更是灵魂,让符增信变成了身心坚毅的消防战士,在工作中屡立战功。
冒死闯“火海”消除隐患
2010年3月18日下午3时左右,广州一石化企业常减压装置减压三线重蜡油泵P-2117泄漏,350摄氏度的蜡油喷出遇空气自燃着火。明火冲出有10多层楼高,爆炸声不断。由于火势较大,在场的石化厂消防队一度控制不了火势,企业方第一时间向广州市消防支队请求支援协助组织灭火。
符增信跟随消防车立即到达现场处置。“当时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整个着火层能见度特别低。”符增信向现场人员了解到,火灾发生后,泄漏的蜡油发生不完全燃烧,以至产生大量黑色浓烟,但没有造成爆炸,必须紧急进行处理。符增信立即和队友们展开灭火战斗。
傍晚6时30分左右,火势初步得到控制,但是由于救援人员不能靠近离着火点最近的阀门,无法将其关掉,仍然有蜡油泄漏,火场现场危机仍没有解除。
“我去!”为有效阻止火势蔓延,时年22岁的符增信挺身而出,向中队指挥员申请加入火场内攻坚小组,深入火场内关阀门。
符增信和另外一名队员戴上空气呼吸器,在开花水枪的保护下,沿着地面一步步摸索着艰难前行。由于火势猛烈,现场温度已远超出人体承受范围,两人每进入火场核心区域操作一次,就要摸索着撤离现场一次。现场全是浓烟、能见度几乎为零,两人只能凭着感觉沿着水带铺设路线撤离。
将近3个小时在危险火场中战斗,符增信全身被汗水湿透,终将火场现场108个阀门全部关闭,火情也随之渐渐被控制住了。鉴于符增信为成功灭火作出的重要贡献,2010年9月,广东省公安厅为其记“一等功”。
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
2015年12月,符增信转业到儋州市第四中学工勤岗位工作。从那时开始,他凭着在军营中历练出的吃苦耐劳的劲头,扎根基层一路拼搏。“我会努力完成好单位交办给我的每一项工作。”
2018年,儋州市委组织部通知符增信前往中和镇和平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这个岗位是我梦寐以求的,可以扎根基层,帮助老乡们致富奔小康,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他说。
从那时开始,符增信深入村中的贫困户,对所有贫困户的收入情况和实际困难都了如指掌。他还积极帮助引导村民开展火龙果、凤梨种植,成立合作社,还为贫困户联系深圳企业,帮助他们外出务工。
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但符增信仍然希望留在农村工作。今年初,他又被选派到木棠镇春坡村任职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我们鼓励村民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村民种植农产品通过网络渠道销售供不应求。”符增信说,下一步,村里还将通过环境整治、污水管网改造,推动村容村貌改造升级,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需要我们在新时代有新作为。”符增信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
版权所有©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办公室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98-65237257;0898-68660501(信访);0898-65250265(光荣牌悬挂服务监督电话)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49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67 琼ICP备2021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