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来到五指山毛阳镇见到王福利的时候,只见他骑着农用三轮车,穿着迷彩短袖,脚上的鞋子沾满泥土,黝黑的面庞上汗珠滚落,匆匆地赶来。
“我刚去地里看庄稼,庄稼都快熟了。”见到有客人到访,生怕怠慢,连忙从家里拿出塑料凳子,邀请众人坐下。
五指山毛阳镇是琼崖革命重要根据地,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历史。这位被当地人亲切称为“利哥”的黎族村民王福利,曾骑着二轮摩托车,用三十年的时间,给山里的武警官兵送菜,谱写了一段军民鱼水情的时代佳话。
王福利骑着摩托车送菜时的照片。图片由五指山市毛阳镇政府提供
送菜的泥泞路成为拥军路
王福利出生在五指山脚下的黎族村庄什益村,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在离镇上5公里外的地方,驻扎着某武警部队。从小,他就对村外那座威严的营地充满了好奇。
199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彻底改变了王福利的人生轨迹。那天,有两名满身泥泞的武警战士来到他的猪肉摊前买肉。王福利见状,感觉诧异,便询问原因。原来,由于山路陡峭,营地在建设初期缺乏机动车辆,战士们只能骑着单车出行,遇到雨天,道路湿滑坎坷,在路上就容易摔跟头。
“我当时就想,这些战士不仅保卫我们的安全,还帮助我们建设基础设施,现在出门买菜都成了难题,我也想为他们做点什么。”王福利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眼中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就这样,王福利为了回馈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心意,开始帮助部队送菜。
每天清晨,王福利都要骑着摩托车,在市场装载着满筐的蔬菜和猪肉,穿梭在崎岖的山路上。虽然往返路程有10公里,但因山路狭窄湿滑,人和车经常滑倒,王福利也曾磨破不少条裤子。
“骑摩托车的时候,要双脚撑地,车头要是打滑了,就用脚蹬地,调整车头方向,要往左就蹬右脚,要往右就蹬左脚,油门要轻扭,身体要前倾,双手要稳住托把,不这么做,就很容易摔倒。”王福利一边说,一边用身体摇摆,模拟送菜时的情景。
每逢雨季,途中的漫水桥水位高涨,摩托车行驶不过去,王福利只能将两筐沾满泥浆的蔬菜扛在肩头,蹚入及腰深的水中,徒步送去营地。
“我也想让摩托车涉水过去,水位低点还可以勉强,水位太深摩托车就会熄火,只能扛着菜涉水过去。”王福利说道。
有一次,他送菜途中意外摔倒,摩托车报废,徒步把车推到营地送菜,回去后发现右腿被排气管烫伤,人住进了医院,住院期间心里还记挂着履行承诺继续送菜,自己送不了就让家人代送。部队的战士们知道王福利住院了,还轮番到医院探望和照顾,并不要他继续送菜了,王福利还坚决地表示以后继续,见说服不了他,只能嘱托他要注意身体,康复后再继续送菜。
附近的村民看到王福利这么辛苦,还耽误了猪肉档的生意,时常劝他放弃。“这是我和他们的承诺,言出必行。”王福利听到后用坚定的话语回复。
这菜一送,就是三十年。曾经崎岖难行的路如今平坦宽阔,漫山油茶树绿了又绿,槟榔果年年摘个不停,村里懵懂的孩童也长大成人,岁月在王福利身上留下痕迹,这份承诺却从未更改。
“我都跑坏了6辆摩托车,战士们给钱做经济补偿我都不收,送菜多少钱就拿多少钱,多一分我都不会要。”时至今日,王福利想起送菜时的情景,依然坚定地说道。
成为“编外”大厨
三十年的坚守与奉献,让王福利与战士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什益村第一书记王常告诉记者,这些年来,部队的战士们都亲切地喊他“利哥”,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每当有战士退伍,都会特意来跟王福利告别,感谢他多年来的关心和帮助。
王福利和战士们的情谊,早已超越简单的物资输送。他还成了炊事班的“编外大厨”,手把手教战士们做菜。
“我都教他们做菜看火候,下多少盐调味,放多少油做菜。”王福利回想起以前,炊事班的战士因做饭不合口味,便带着他们在灶台前用锅铲手把手教。
“有时候去营地,他们还问怎么种菜。”王福利说,战士们都很年轻,又缺乏种菜的经验,菜怎么都种不活,送完菜后,他就去部队的菜园子里面寻找原因——发现战士们因浇水过多导致蔬菜腐烂,便蹲在田埂上示范“三分种七分管”的种菜理念,战士们一边听一边记。如今,这片菜地不仅能自给部分蔬菜,更成为官兵体验农耕、砥砺意志的精神园地。
王福利说,战士们对他就像家人一样亲切。每当王福利送菜到军营时,战士们总会热情地帮他卸菜、倒水,关心他的身体状况。在送菜途中不小心擦伤了脚,战士们生怕他像上次那样勉强自己,住进医院,都会带他去卫生室进行治疗,亲自护送回去,并反复嘱咐休息好了再去送菜。这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情谊,在军营和村庄之间悄悄地流淌,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
“这些年,我们都知道利哥送的不仅是菜,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王常说道,每逢新兵下连、执行重大任务,王福利总会带着家人去营地当大厨,为战士们准备可口的饭菜,这种超越血缘的感情,让军民团结越发紧密。
传承精神续写篇章
2021年,由于部队的配送模式改变,菜和副食品就由公司统一配送,王福利也不用每天早早地往返送菜了,有了空闲的时间。
“你看那面锦旗,是部队的战士们在2022年赠予利哥。”王常指着墙上的锦旗说道,王福利有着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自那以后,大家都叫他“雷锋”,2023年,还被海南省授予“最美拥军人物”称号。
面对这些荣誉,王福利显得十分谦逊。他摆了摆手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比起战士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我这点付出算不了什么。”
王福利已经退休在家抱孙子,头发多了些许苍白,腰板没有以前硬朗,但他依然精神矍铄,对拥军事业的热情丝毫未减,虽然他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地亲自为部队送菜,但他依然关心着部队的建设和发展。
他经常到军营里看望战士们,和他们聊天谈心,了解他们的需求。他还积极参与当地组织的拥军活动,为改善部队的生活条件出谋划策。王福利说:“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会一直为拥军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军民鱼水情深,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
如今,王福利已经年过六旬,他时常教育孩子和孙子,要把这份精神传承下去。
“我现在带孙子的时候都和孙子说,长大后要当一个报效祖国的人,要去当兵,去部队历练,要像爷爷一样拥戴他们。”王福利抱起小孙子笑着说道。
版权所有©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办公室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98-65237257;0898-68660501(信访);0898-65250265(光荣牌悬挂服务监督电话)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49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67 琼ICP备2021000482号